周云连预约挂号,浙江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周云连擅长慢性咳嗽,支气管炎,肺炎,支气管哮喘,鼾症,打呼噜,张口呼吸等
周云连,女,呼吸内科,专业擅长 慢性咳嗽,支气管炎,肺炎,支气管哮喘,鼾症,打呼噜,张口呼吸,睡眠呼吸监测,儿童呼吸道感染。 听见孩子的笑声,比什么都值得"——省儿院呼吸内科周云连主任的"护肺"二十年 上午九点的省儿院呼吸内科诊室,玻璃门被推得轻响。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攥着妈妈的衣角,盯着白大褂上的听诊器直往后缩。周云连笑着蹲下来,从口袋里摸出颗水果糖:"宝贝,姐姐听你心跳要不要‘奖励’?就一下哦。"糖纸窸窣的声响里,孩子慢慢松开手,把小胸脯贴上了听诊器。 这样的场景,周云连重复了二十年。作为浙江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、硕士生导师,这位被家长称为"儿童呼吸守护天使"的医生,用温柔与专业,在稚嫩的肺叶间织就了一张健康网。 把"疑难杂症"变成"可愈之症"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,常因症状相似、病因复杂被贴上"难搞"标签。咳嗽半年查不出原因的、哮喘反复发作的、肺炎迁延不愈的……这些被其他医院"建议转诊"的孩子,总爱往周云连门诊跑。 去年冬天,4岁的小宇因"反复喘息"跑了五家医院,有的说是过敏,有的按肺炎治,始终不见好。周云连翻看着厚厚一沓检查单,注意到孩子每次发作前都有揉鼻子、搓眼睛的动作。"会不会是过敏相关的支气管哮喘?"她追问家长:"孩子小时候长过湿疹吗?家里养宠物了吗?"一系列细节拼图下,真相浮出水面——小宇对尘螨严重过敏,加上冷空气刺激诱发了哮喘。调整抗过敏方案、指导家庭环境控制后,三个月再复查,孩子终于能跑跳着玩滑梯了。 "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,呼吸疾病的诊疗更要‘小题大做’。"周云连常说。她牵头建立了省儿院"儿童慢性咳嗽多学科联合门诊",整合过敏、耳鼻喉、影像等多科室资源;在国内率先开展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、婴幼儿肺功能评估等新技术,让许多"查不透"的咳嗽有了明确病因。这些年,经她手的疑难病例好转率超90%,科室也成了全省儿童呼吸疑难病的"最后一站"。 比听诊器更暖的,是"把孩子当自己的娃" 在护士站,总堆着周云连带来的小礼物:卡通贴纸、水果软糖、会发声的小鸭子。查房时,她会蹲下来和孩子平视;做雾化时,变魔术似的掏出绘本分散注意力;遇到害怕打针的娃,她会先在自己手背上"示范":"看,就像小蚂蚁咬一口,很快就不疼啦。" 有位妈妈曾在感谢信里写道:"我家妞妞有哮喘,每次发病都像要把心揪出来。周主任不仅调药方,还教我做雾化日记、记饮食过敏表。有次妞妞住院哭闹,她抱着孩子唱《小星星》,自己嗓子都哑了。" 对家长,她同样掏心掏肺。门诊时总留足半小时答疑,连"能不能开空调""鸡蛋能不能吃"这类细节都解释清楚;发现孩子家庭经济困难,悄悄联系慈善基金申请补助;退休老患者复诊,她记得孩子从小到大的病情变化,连"上次换季咳了半个月"都记得清。 "儿科医生要会‘双份耐心’——一份给孩子,一份给家长。"周云连的手机里存着上百个患者家庭群,深夜收到"孩子突然咳嗽"的消息,她也会秒回指导处理。她说:"家长的焦虑,比孩子的病更让人揪心。" 二十年坚守,做儿童呼吸的"守路人" 从医二十年,周云连的办公桌上摆着两样东西:一本翻旧的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》,和一沓患儿手绘的感谢卡。卡片上有歪歪扭扭的太阳、气球,还有"周奶奶我爱你"的稚嫩字迹。 作为硕士生导师,她带教的年轻医生说:"周主任查房像‘活教材’,从问诊技巧到病情判断,每个细节都抠到极致。"她主持参与多项省级课题,在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、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;参与编写《浙江省儿童哮喘防治指南》,推动全省儿童呼吸疾病诊疗水平提升。 有人问她累不累,她指着诊室墙上的标语"护佑童年,呼吸自由"笑:"孩子的笑声是最好的勋章。我们多一分用心,就能少一个孩子受咳嗽折磨,少一个家庭熬夜守夜。" 此刻,诊室里的小女孩攥着听诊器跑出来,举着水果糖喊:"妈妈!周阿姨说我肺里像小鸟唱歌!"周云连擦了擦额角的汗,又招呼下一个孩子:"来,我们听听小肺叶今天有没有好好工作。"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白大褂上,那抹温柔的蓝,是童年最安心的底色。(文/注:文中患儿均为化名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